江苏快三开奖结果-有一种家庭,父亲是卖炭翁,子女是卖油翁
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开奖结果 > 新闻动态 > 有一种家庭,父亲是卖炭翁,子女是卖油翁
有一种家庭,父亲是卖炭翁,子女是卖油翁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高尔基说:“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,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。”

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,再去读书,就会发现很多人生轨迹,就写在文章里。

作为70后的我,到了知天命的年纪,忽然发现小时候学过的《卖炭翁》《卖油翁》,非常形象地对应了家庭的两代人。

大家为了几两碎银而努力,都没有什么大本事,做不了大老板,但两代人的财富情况,却很不一样。

图片

01

《卖炭翁》:我的父亲一生勤劳,始终穷困。

图片

有一个卖炭翁,在山里辛苦了几个月,烧了一车炭。

等到下雪的时候,就用牛车拉着炭,去城里贩卖。

穿过寒风,衣着单薄的卖炭翁,到了城里。还没有来得及叫卖,就有宫里的人走过来,丢下半匹红纱和一丈绫,直接把炭拉走了。

卖炭翁不知所措......半匹红纱和一丈绫,怎么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?

卖炭翁之所以赚钱难,存在三个短板。

第一,通讯不发达,不能够精准地知道城里的情况。到了城里才发现,下雪的日子,街道上没有几个人;他也不知道“宫市”的具体规则。

第二,拼命赚钱,是没有意义的。冒着雪,冷得瑟瑟发抖,然后去做买卖。万一自己病倒了,这收入应该不够医药费。

第三,卖炭是季节性很强的事情,不能一年四季都做。因此有春夏秋三个季节,都无法带来收入。

再说一说我的父亲,一个四零后的老农。

在没有电话、手机的年代,父亲带着家人,住在湘南的罗霄山脉腹地。一年有三个季节,在地里干活,种稻子,插秧,收稻谷。

种地,父亲是很勤劳的。早上五点钟就下地除草,夜里七点,可能还没有回来,还在给水田灌水。

到了初冬,父亲交完公粮,然后把一部分稻谷卖给需要的人。

种稻子带来的收入,不够我们三姐弟的学费。过年的时候,也不知道用什么,去置办年货。

迫于生活压力,父亲一咬牙,去了石灰窑打工。石灰窑里,灰尘弥漫,睁不开眼。

恶劣的工作环境下,父亲常常生病。也带病去做事。到了晚年,父亲的病,耗费了很多钱。

父亲一辈子,还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。正如《卖炭翁》中写的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。”

去集市,父亲看看棉衣,秋裤,问一问价格,然后都舍不得买。

倒是打补丁的衣服,父亲穿过很多。

裤子的膝盖上,衣服的肩膀上,总是一块补丁烂了,又增加一块补丁。

忽然想起一句话:“如果勤劳能致富,那么世界首富是一头驴。”

勤劳的父亲,在闭塞的山沟里,缺少信息、正确的思维逻辑,一辈子都没有富起来。

图片

02

《卖油翁》:我和兄弟姐妹借用复利,积累财富。

图片

卖油翁,大半生都挑着油桶,到处贩卖。他经过多年的自我训练,能够把油精准地倒入壶里。

他有句名言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”

《卖油翁》中,还记录了两个人:几十年都在解牛的厨师,几十年都在做车轮的木工。

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;重复的事情,重复得利。

这就延伸出了“复利定律”。

谁的财富,都不是暴富来的,都是日积月累而来的。

作为70后这一代人,如果现在的经济条件还好,那就有了“卖油翁”的智慧。

我们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,也看不到什么前途。

从小也不太重视读书,成绩好不好,父母不关心。

到了初中毕业,我和兄弟姐妹,如同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,最佳的选择,就是——外出打工。

我去了东莞的企石镇,我的姐姐去了石碣镇。我的哥哥,去了隔壁县的一座小煤窑。

打工很苦,一个月只是休息一天。

那时候,厂里还押一个月的工资。也就是说,到厂里,干到第三个月,才开始发第一个月的工资。

工资一个月三百多,不高。但是对于农村出生的我们,已经很好了。毕竟,老家的一头猪,也顶多卖个一百来块钱。

在厂里打工多年,我的姐姐升级到主管。在电子厂行业,也算是业内有名。姐姐每一个的工资,也多了好几百。

我呢,跌跌撞撞一个圈,学会了开车,然后在货车行业打工八九年。

我的哥哥,在煤窑里,一直没有挪窝。

在三十多岁的时候,我们用多年的积蓄,在县城买房。这样就让子孙能在城里读书,自己也能在城里开小店,打工等。

到现在,我们依靠厂里打工,也享受到了养老保险,医疗保险等。到六十岁,应该可以退休了。

也用余钱,买了小车,虽然不奢华,但是在我们小时候,是不敢想的。

真的,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,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。一个赚钱的行业,扎根很多年,经验就是钱。

我们选择走出去,就像卖油翁走村串户一样,也长了见识。

卖油翁看到公子射箭,我们看到大城市的人的生存法则。景色不同,但对人的启发,大体一样。

图片

03

《卖炭翁》的作者白居易说:“ 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

通过一篇文章,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人物形象。

过去的人,是后来人的脚踏石,是一份托举的力量。

《卖油翁》的作者欧阳修说:“篇章异句读,解诂及笺传。是非自相攻,去取在勇断。”

解读一篇文章,可以以古喻今,可以知道做人做事的利弊,然后就明白了如何取舍,走对的路。

作为底层人,只要你在一个地方用力,把经验变成技能,再把技能变成钱,日子也会富有。

一个家庭,年轻人不要笑话老年人,各有各的苦,各有各的时代和机遇,努力过了,就不后悔。

我们也相信,几代人接力,家庭就没有不好的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